也谈Google Reader


友人说“先生还是写一点罢”,于是我也提笔谈谈关于是次Google Reader的风波。

所谓风波,自然是把一大波几年不写blog的大神都震出来了,那么我也冒着kitsch之嫌评论一些。当然,在这个话题已经铺天盖地的时候,再来长篇大论,就略显多余了。若是又从去年风靡一时的occupy Google Reader谈起介绍背景,然后理性地分析一通,想必也没任何意义。

这个问题上我是感性的。

我同诸位一样,几年来每日看得最多的就是Google Reader。Google Reader作为一个新闻的hub,能让人迅速地遍览各个视角、各个立场的新闻,并且免去翻墙之苦。同时Google Reader也让我不必三天两头地到友人或名人的blog上关注有没有更新。我在Google Reader中甚至订阅了不少漫画。而在学校里有很多同学都在用Google Reader,于是看见他们的feed list和我相似时,也总会有莫名的喜悦。

当3月14日早上我打开Reader看见弹出的告示时,我亦并不完全惊讶。也许是料到迟早会有这么一天。

但终究有不平。为什么呢?

一两年前在别人的blog上见到那么一句话:
仍不愿意说:哦,我能理解你这么做。别人可以,但google不应该。

坦白说,腾讯扫描用户硬盘,或是国内任何网站删除用户数据,我都不会有任何惊讶。若是Apple莫名删除app,或者Oracle反水闭源,我也不会有任何惊讶。

但是Google不一样。Google一直是一面理想主义的旗帜。这也是人们热爱Google的原因之一。

记得Andy Rubin说过,Android的意义不在于为Google创造利润,而是创造一个开放自由的平台。因而Google不曾对Android收费,亦放任中国的厂商全部用国内的垃圾应用取代Google的默认应用。

而In the Plex一书里也提到,Google“退出中国”前,Google内部争论的焦点不是对公司收入的影响,而是这对于中国人的信息自由的影响。而最终Google做出抉择的想法更是“ It's degrading to the company, just dealing with bad people who are badly motivated and force you to a position of cooperation. ”于是Google便顶着华尔街的压力做出决定,放弃巨大的利润。

爱Google的人都相信,Google不会做任何伤害用户的举动,尽管用户都不曾贡献过利润。

于是这一次的震动是最大的。有人说:“就好像被最好的朋友从背后捅了一刀。”确确实实,此刻我也有些想说“感觉不会再爱了”。

但这不是第一次。

回首一年前的这个时候,我所有重要的“云端”的数据都在Google上,不管是Google Docs(彼时还叫那个名字)、Gmail、Google Calendar、Google Notebook还是Bookmarks。

于是便有了Google Notebook关闭的悲剧。事实上Google Notebook一直是一个deprecated的产品。它的UI风格一直停留在Google几次小清新UI改革之前;在Android上也一直无法使用Google Notebook,哪怕是web界面。然而我还是一直在用Google Notebook,原因颇多:其一,Google的产品相对而言更值得信任;第二,Evernote当时的富文本编辑器实在太差;第三,Google Notebook那种一条一条无标题便签的形式,非常方便浏览和编辑,是随手记下短小文本的最佳形式。然而Google Notebook说关就关了,所有数据被直接导到了Google Drive中。

于是我开始用Evernote,尽管我觉得它的方便程度并不及曾经的Google Notebook。(讽刺的是,Google又打算再玩儿一次叫做Google Keep的东西)

之前还有Aardvark,亦是曾被我使用过一段时间后就被Google关闭的服务。更遑论曾经用过的Google Buzz和Google Wave。所以某种程度上已经习惯了Google近些年的作风。毕竟Yahoo更一度把关闭某业务作为自己唯一的业务,包括令人怀念的GeoCities

Google的这种作风是基于Google“尝试更多产品,总有一些会成功”的思路。有点“鼓励创新、宽容失败”的意味,无可厚非。然而在Google做这些尝试时毕竟有很多的用户参与其中,而这些产品并不是在alpha内测,因此Google是有责任照顾到用户的感受的。关闭服务时,Google就应该学会更好地退场。 微软选择让Live spaces用户平稳迁移到Wordpress.com;Yahoo把delicious转手卖给AVOS,都是可以参考的模式。


是的。被骂的必须是Google。你可以说是用户被宠坏了,可以说关闭Google Reader无可厚非,但是Google确实另用户失望了,并且是前所未有的。别的企业不被责备,是因为我们对其就不曾有过信赖和期望;然而Google不一样。

正如代码质量方面,Google也不被放过。当年就有过那篇著名的痛批Google Closure的文章:"Like it or not, Google is a trusted name in the development community, and it has a responsibility."

Google既然在纷繁的互联网世界被那么多人(包括我)奉为唯一的信仰,就有责任不愧对用户。既然决定挺直腰板不作恶,就应该走到底。关闭产品可以理解,但是请不要那么仓促,这么决绝。

希望Google能够珍惜我们这些死忠用户,不失人心。

P.S. 我一直觉得,在Google三巨头里面我还是更喜欢因为受苏联迫害经历而关注中国人权的Sergey,和一度非常nerd的Eric。感觉Larry正在把Google建设得如同Apple一般。

另:Google Reader替代服务?不要有太高期望


Google Reader关闭后,我们这些Google Reader的难民能到哪里呢?Feedly的UI只能是“看上去很美”,用起来很不舒服。The Old Reader至今无法正常处理订阅列表导入。

打造一个webpage-based的RSS reader并不难,但是Google Reader拥有的是一个生态系统。有着像gReader一样的优秀的第三方Android客户端和浏览器扩展。短时间内,是不能指望有能与Google Reader媲美的RSS阅读器了。

而那些已经关闭的blog的尸骨,也一直只能通过Google Reader看到,今后又去哪里寻觅!

评论

Velanlee 2013-03-19 12:28:06
“爱Google的人都相信,Google不会做任何伤害用户的举动,尽管用户都不曾贡献过利润。”
确实,一直就是这种信念。但是,现已不再!
Buzz,Wave,确实也是不舍得关闭,我却无论如何也想不到会轮到GR。
“别的企业不被责备,是因为我们对其就不曾有过信赖和期望;然而Google不一样。”
确实!阿猫阿狗是好是坏,与我们无关。因为我们不指望,不信任,不使用。
即便是微信这样的应用,也如铁道部和电业局一样,虽然在用,但绝不会有好感,更不论忠诚度。
“在Google三巨头里面我还是更喜欢因为受苏联迫害经历而关注中国人权的Sergey,和一度非常nerd的Eric。感觉Larry正在把Google建设得如同Apple一般。”
同感。
先生的文章,深得我心。

“而那些已经关闭的blog的尸骨,也一直只能通过Google Reader看到,今后又去哪里寻觅!”
我这两天压抑得吃不下饭,情绪化很严重。如果有一天我变成谷黑,请记得我曾经如此深爱她。
想哭。TMD。
Si Wei 2013-03-20 10:08:27
的确是氛围和生态系统无法复制——仿制一个界面功能一模一样的GR不难,但从头积累分享的氛围太难了,就算是要达到现在已经被阉掉分享功能的GR这个层次也是一样。
kmxz 2013-03-24 02:36:21
@Velanlee

求先生别过奖。只是碰巧志同道合。

只能希望Google靠谱。如果Google不靠谱,也只能靠自己。

话说Google Reader里是可以显示rss源里的iframe的。我都有些想把blog的每篇文章评论内容以及评论表单放进去,那样就可以直接在reader里评论。那样的话blog的web前端就更弱化了……

@Si Wei

好在我用分享功能还不算太多。希望feedly和the old reader多给点力吧。
Tao 2013-05-13 14:29:44
"而那些已经关闭的blog的尸骨,也一直只能通过Google Reader看到,今后又去哪里寻觅!" 同感慨。

用惯了Google Reader,Feedly用不习惯
依云 2013-11-25 20:57:15
InoReader 使用中~~
UI 比起使用脚本调整前的 GR 要好多了呢 =w=